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入,统计造假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公信力,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为切实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我们认真开展了防治统计造假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治统计造假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统计部门牵头抓总、各方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将防治统计造假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不力、存在统计造假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一是组织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对各级领导干部、统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增强依法统计意识;二是利用“统计开放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知识,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统计工作动态和统计法律法规解读,提高统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完善制度机制,规范统计行为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统计工作制度和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一是完善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审核把关,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二是建立统计违法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三是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追究违法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四是建立统计诚信管理制度,对诚信统计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信统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统计环境。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统计能力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关键,一是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定期组织统计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二是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先进的统计技术和方法,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三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统计工作网络,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基层统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防治统计造假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统计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单位和个人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深入,依法统计意识淡薄,存在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侥幸心理,一些领导干部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干预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部分基层统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业务能力不强,统计工作规范化程度不高,一些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统计台账不健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统计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统计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难度较大,部分统计违法行为查处不到位,对违法单位和个人的震慑力不够。
下一步工作打算
防治统计造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不断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持续加强统计法治宣传教育
进一步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提高宣传效果,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法治教育,增强依法统计意识,杜绝干预统计数据的行为,加强对统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提高依法统计能力和水平。
(二)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加大对基层统计机构的投入,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三)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力量,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追究违法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检查长效机制,定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建立健全防治统计造假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统计诚信管理制度,加强对统计信用信息的采集、公示和应用,营造诚实守信的统计环境,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防治统计造假的工作合力。
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做好防治统计造假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统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