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thought1688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农牧系统在脱贫攻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农牧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聚焦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总结旨在回顾农牧系统精准扶贫工作的历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准识别,摸清底数

农牧系统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贫困乡村,与基层干部群众密切配合,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贫困农牧户的家庭人口、耕地面积、牲畜数量、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确保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应纳尽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贫困农牧户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为后续精准帮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二)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1. 发展特色农牧业产业
    • 结合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导贫困农牧户发展特色农牧业产业,如种植优质牧草、养殖牦牛、藏羊、生猪等,通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农牧户提供种苗、饲料、技术培训等支持,帮助他们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
    • 扶持建设了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带动贫困农牧户发展订单农牧业,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2.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 加大对贫困地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新修灌溉渠道、机耕道,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了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水平。
    •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施退牧还草、草原改良等工程,提高了草原载畜能力,促进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改善了农牧区生态环境,为农牧民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科技扶贫,提升发展能力

    1. 开展科技培训
      • 组织农牧业科技专家深入贫困乡村,举办各类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种植养殖技术、疫病防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通过现场授课、实地操作、发放资料等方式,提高了贫困农牧户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为贫困农牧户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农牧业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
    2.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 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如优质牧草种植技术、牦牛高效养殖技术、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等,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贫困农牧户学习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
      • 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农牧业科技研发,为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生态扶贫,实现绿色发展

      1.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 在贫困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使贫困农牧民从生态保护中获得收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双赢。
        • 鼓励贫困农牧民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管护,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劳务收入,加强对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确保工程成效。
      2. 发展生态农牧业
        • 引导贫困农牧户发展生态农牧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生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强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牧民收入。
        • 加强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牧业生态环境。

        (五)金融扶贫,破解资金难题

        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 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出了“农牧贷”“扶贫小额信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满足贫困农牧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 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为贫困农牧户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加强对金融机构扶贫贷款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
        2.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 在贫困地区设立金融服务网点,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提高贫困农牧户的金融素养,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
          • 建立健全金融扶贫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财政贴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降低金融机构扶贫贷款风险,调动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工作成效

          (一)贫困农牧户收入显著增加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措施,贫困农牧户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据统计,[具体年份],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较扶贫工作开展前增长了[X]%,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以下,实现了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的目标。

          (二)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壮大

          贫困地区特色农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如[列举几个品牌名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更多贫困农牧户增收致富。

          (三)农牧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明显提升

          通过开展科技培训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贫困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牧业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牧业产出效益。

          (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生态扶贫工程的实施,使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等生态指标稳步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贫困农牧民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生态管护,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自身增收的有机结合。

          (五)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金融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资金难题,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逐年增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贫困农牧户的金融可得性明显提高,为农牧业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

          成立了由农牧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精准施策是核心

          深入调研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和贫困农牧户需求,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扶贫政策措施,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产业;针对贫困农牧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三)部门协作是保障

          加强与财政、发改、扶贫、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整合各类涉农涉牧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地区农牧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领域;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共同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加强与扶贫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确保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四)科技支撑是动力

          充分发挥农牧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贫困农牧户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科技示范引领,带动贫困农牧户学习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农牧业科技研发,为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五)群众参与是基础

          注重激发贫困农牧户的内生动力,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调动他们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贫困农牧户自主发展产业,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生态管护,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贫困地区农牧业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部分产业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不强。

          (二)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科技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技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科技服务方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贫困农牧户多样化的科技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够顺畅,一些先进适用技术未能及时在贫困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三)生态扶贫与产业发展的衔接还不够紧密

          在生态扶贫工作中,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紧密,存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部分贫困地区在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时,没有充分考虑贫困农牧民的利益和产业发展需求,导致农牧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高,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四)金融扶贫风险防控压力较大

          虽然建立了金融扶贫风险分担机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风险补偿基金规模有限,难以有效应对较大规模的贷款风险;部分贫困农牧户信用意识淡薄,还款能力不足,导致金融机构扶贫贷款逾期率较高,增加了金融扶贫风险防控压力。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及时开展监测预警和帮扶救助,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2. 加大对脱贫地区产业扶持力度,巩固提升已脱贫产业项目,培育壮大新的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提供支撑。

          (二)深入推进农牧业产业振兴

          1. 加强农牧业产业规划引导,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牧业产业集群,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力度,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2. 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农牧业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1. 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充实科技服务人员力量,提高科技服务人员素质,创新科技服务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贫困农牧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务。
          2. 加大农牧业科技研发投入,围绕制约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动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

          (四)促进生态扶贫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1. 探索建立生态扶贫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在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时,充分考虑贫困农牧民的利益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生态补偿资金和项目,引导贫困农牧民参与生态产业发展。
          2. 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确保生态扶贫工程建设质量和生态保护成效,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进一步加强金融扶贫工作

          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协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贫困地区农牧业产业发展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确保金融扶贫贷款及时足额发放到贫困农牧户手中。
          2. 完善金融扶贫风险防控机制,扩大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探索开展农牧业保险、保证保险等业务,分散金融扶贫风险,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贫困农牧户的信用意识和还款能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农牧系统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是一篇农牧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总结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