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委普法工作报告,全方位推进法治建设与法治宣传教育

thought1688

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监委作为国家监察机关,在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的同时,积极开展普法工作,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对监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与梳理,旨在进一步提升普法工作水平,推动法治建设不断深入。

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监委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普法工作有序推进,制定了详细的普法工作计划,将普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建立健全了工作考核机制,将普法工作成效作为衡量部门和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普法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二)突出重点对象,精准开展普法

  1. 面向公职人员
    • 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定期组织公职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就宪法、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重点法律法规进行深入解读,累计培训人数达[X]人次,通过培训,增强了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履职能力。
    • 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将法律法规教育与廉政教育有机结合,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引导公职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全年共开展廉政教育活动[X]场次,覆盖公职人员[X]人次。
  2. 面向社会公众
    • 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活动,组织监察干部深入社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现场法律咨询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监察法等法律法规,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群众对监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共举办社区法治宣传活动[X]次,发放宣传资料[X]余份。
    •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普法宣传,通过监委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普法专栏”,定期推送法律法规知识、典型案例等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群众的法律知晓率,全年新媒体平台发布普法信息[X]条,阅读量达[X]次。

    (三)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普法实效

    1. 开展案例警示教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职务违法犯罪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和案例剖析材料,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内部通报等形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公职人员深刻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起到了良好的警示震慑作用,全年共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X]次,覆盖公职人员[X]人次。
    2.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竞赛内容涵盖宪法、监察法、民法典等多个法律法规,吸引了系统内外众多人员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 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在机关内部建设法治文化长廊,通过张贴法治标语、展示法治案例、宣传法治故事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积极参与当地法治文化广场建设,为群众提供了一个直观、生动的法治教育场所。

    工作成效

    (一)公职人员法治意识显著增强

    通过一系列的普法活动,公职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有效减少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社会公众对监察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大幅提升

    通过广泛深入的法治宣传,群众对监察法等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监察机关的职责和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积极支持监察工作,为监察机关依法履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群众的法治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依法++、依法办事的意识明显提高。

    (三)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通过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法治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存在问题

    (一)普法工作的针对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在普法对象上,虽然针对公职人员和社会公众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普法活动,但在具体内容和方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对一些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人员,普法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还不够强。

    (二)普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普法工作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上,对于法律精神、法治理念的传播还不够深入,在宣传范围上,虽然覆盖了一定的群体,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基层社区的宣传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仍然较低。

    (三)普法工作的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建立了一些普法工作机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工作考核机制还不够细化,对普法工作成效的评估还不够科学准确;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一些联合普法活动中,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力的问题。

    改进措施

    (一)精准定位,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深入了解不同普法对象的需求特点,根据公职人员的岗位性质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热点,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普法方案,针对行政执法人员,加强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宣传公司法、合同法等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拓展深度广度,提升普法工作质量上,不仅要注重法律法规条文的讲解,更要深入挖掘法律精神和法治理念,通过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宣传范围上,进一步加大对偏远地区、基层社区的普法力度,创新宣传方式,采用巡回宣讲、送法下乡等形式,确保普法全覆盖。

    (三)完善长效机制,保障普法工作持续推进

    进一步细化工作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加强对普法工作成效的量化考核,完善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建立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经费保障,确保普法活动顺利开展。

    未来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化公职人员法治教育

    将法治教育纳入公职人员培训体系,定期开展系统性、常态化培训,加强对新出台法律法规的解读培训,及时更新公职人员的法律知识储备,探索建立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公职人员自觉学法用法。

    (二)创新社会公众普法形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普法模式,开发建设普法 APP,提供便捷的法律知识学习平台;制作更多高质量的法治宣传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作品,提高普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如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等,让群众在参与中学习法律知识。

    (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与监察工作的融合

    将普法工作贯穿于监察工作全过程,在监督检查、调查处置等工作中,向相关人员宣传法律法规,释法说理,增强监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发挥以案释法的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

    监委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形式,努力提高普法工作水平,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通过扎实有效的普法工作,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