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价格波动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发改委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部门,肩负着保供稳价的重要使命,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以下是对发改委保供稳价工作的全面总结。
工作背景与目标
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国内部分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发改委深刻认识到保供稳价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工作目标明确为保障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供应稳定,防止价格大幅波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主要工作举措
(一)加强监测预警,洞察价格动态
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测体系,涵盖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以及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产品,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大量监测点,实时收集价格信息,并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价格动态,一旦发现价格异常波动迹象,迅速启动预警机制,为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争取时间,在猪肉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时,密切跟踪养殖成本、市场供需等因素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稳定市场预期。
(二)保障供应稳定,夯实价格基础
- 稳定粮食生产供应: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储备管理,优化储备布局和结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有效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稳定,为稳定物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 强化能源保供协调:针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积极协调产运需各方,推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与执行监管,提高合同履约率,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拓展气源供应渠道,组织开展储气设施建设运营情况检查,提升储气能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能源供应压力,保障了能源价格稳定,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 促进重要民生商品产销衔接: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加强与生产基地、农户的对接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推动产地直发、农超对接等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市场调控,适时投放政府储备物资,如在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时,及时投放冬春蔬菜储备,增加市场供应,平抑菜价,保障群众“菜篮子”稳定。
(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价格秩序
- 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查处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形成有力震慑,在疫情防控期间,严厉打击口罩等防护用品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 规范价格收费行为:加强对水电气暖、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重要领域价格收费监管,清理规范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生活负担,加强对涉企收费的监督检查,防止乱收费、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发生,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四)完善政策调控,精准施策稳价
- 运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精准识别补贴对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体生活的影响,兜住民生底线。
- 加强政策协同配合:与财政、金融、产业等部门密切协作,形成政策合力,财政部门加大对保供稳价工作的资金支持,保障储备物资收储、市场调控等工作顺利开展;金融部门优化信贷政策,加大对相关企业的信贷投放,支持企业稳产保供;产业部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供需平衡,共同为稳定物价创造有利条件。
工作成效
(一)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总体稳定
通过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的实施,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温和可控,没有出现大幅波动,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能源供应保障有力,价格平稳
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供应得到有效保障,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煤炭先进产能持续释放,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天然气供应渠道不断拓宽,储气能力逐步提升,冬季供暖等用气高峰平稳度过;电力供应总体稳定,未出现大面积停电和电价大幅波动情况,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的能源支撑。
(三)市场价格秩序规范有序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市场价格秩序明显好转,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显著减少,市场主体价格行为更加规范,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政策调控效果显著,社会大局稳定
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时有效启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救助兜底功能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配合不断优化,形成了保供稳价的强大合力,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验与启示
(一)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是关键
及时准确的价格监测预警能够为保供稳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不断优化监测指标体系,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确保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价格异常波动信号,为采取有效调控措施赢得主动。
(二)保障供应是稳定价格的根本
只有牢牢抓住供应这个“牛鼻子”,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才能从根本上稳定价格,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生产能力,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加强储备管理,发挥储备在调节市场供求、稳定价格方面的“蓄水池”作用。
(三)强化市场监管是重要保障
规范的市场价格秩序是保供稳价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价格政策宣传解读,提高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价格法律意识,引导各方自觉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四)政策协同配合是有效手段
保供稳价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沟通协调,打破部门壁垒,在政策制定、执行等环节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共同应对价格波动等复杂问题。
未来工作计划
(一)持续优化监测预警体系
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指标和方法,加强对新兴业态、重点领域价格变化的监测分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监测预警的智能化水平,更加精准地把握价格走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力支持。
(二)巩固拓展供应保障成果
继续加强粮食、能源等重要商品的生产供应保障工作,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沟通协调,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国内供应的影响。
(三)深化市场价格监管
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价格监管力度,持续整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反垄断执法,防止市场垄断行为对价格的不合理影响,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价格环境。
(四)完善政策调控机制
进一步优化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提高补贴精准度和时效性,加强政策储备研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价格走势,适时出台针对性更强、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保供稳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发改委保供稳价工作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仍需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将继续围绕保障民生、稳定经济的目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人民群众在稳定的价格环境中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