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动态监测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乡村振兴动态监测工作上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监测体系,筑牢工作基础
建立了涵盖多部门、多维度的动态监测体系,明确了民政、医保、教育、住建等部门在监测中的职责分工,形成了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了对农户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为精准识别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精准识别对象,确保应纳尽纳
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数据比对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监测对象线索,对符合监测标准的农户,严格按照识别程序,进行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确保识别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截至目前,已精准识别监测对象[X]户,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户、边缘易致贫户[X]户、突发严重困难户[X]户,为后续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落实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
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方式,帮助其增加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确保基本生活无忧,累计为监测对象实施产业项目[X]个,提供就业岗位[X]个,发放各类救助资金[X]万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
(四)强化动态管理,提升工作质效
建立了监测对象定期核查机制,每季度对监测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及时掌握其家庭状况变化,对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按照程序进行标注退出,并持续跟踪回访,防止返贫致贫,加强与帮扶责任人的沟通联系,督促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形成了常态化的动态管理工作模式。
工作亮点
(一)创新监测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了乡村振兴动态监测 APP,农户可通过手机端自主申报困难情况,基层干部能及时接收信息并进行核实处理,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和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各部门之间建立了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共享数据信息,共同分析研判监测对象情况,形成了工作合力,民政部门与医保部门联合,对监测对象中的重病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及时落实医疗救助政策,有效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
存在问题
(一)部分群众政策知晓率有待提高
虽然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了政策宣传,但仍有部分群众对乡村振兴动态监测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存在自主申报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二)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个别数据存在更新不及时、准确性有待加强的问题,影响了监测工作的精准度。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方式,通过举办政策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动态监测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二)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审核、录入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加强数据比对和分析,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三)持续优化帮扶措施
根据监测对象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帮扶、靶向施策,不断提升帮扶工作成效。
乡村振兴动态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此次总结为契机,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