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 防治工作总结,构建全方位防治体系,守护生命健康防线

thought1688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医疗健康问题,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身心负担和社会经济压力,为有效降低 VTE 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院积极开展 VTE 防治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背景及目标

(一)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VTE 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VTE 的发生不仅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创伤、制动等因素密切相关,还与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些潜在风险因素有关,为加强我院 VTE 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降低 VTE 的发生率,我们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目标

  1. 建立完善的 VTE 防治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
  2. 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 VTE 的认知水平和防治能力,确保 VTE 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
  3. 降低住院患者 VTE 的发生率,提高 VTE 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4.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协作与沟通,形成全院协同防治 VTE 的良好局面。

具体工作措施

(一)组织管理

成立了 VTE 防治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担任主任,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各临床科室主任等,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和审议 VTE 防治工作计划、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临床科室设立 VTE 防治工作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 VTE 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质量控制,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组织管理架构,确保 VTE 防治工作在全院有序推进。

(二)制度建设

制定了完善的 VTE 防治相关制度和流程,如《VTE 防治工作管理制度》《VTE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实施流程》《VTE 应急预案》等,明确了各科室和人员在 VTE 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和工作要求,规范了 VTE 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的选择与实施、诊断与治疗流程以及应急处置等环节的操作要点,制度的建立为 VTE 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三)培训教育

  1. 开展全院培训组织了多次针对 VTE 防治知识的全院培训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内容涵盖 VTE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策略等方面,参加培训的人员包括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等,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全院人员对 VTE 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 VTE 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2. 科室内部培训各临床科室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定期开展 VTE 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形式包括集中授课、病例讨论、床边教学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加强了医护人员对 VTE 风险评估工具的使用、预防措施的落实以及患者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通过科室内部培训,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 VTE 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临床工作中有效地开展 VTE 防治工作提供了保障。
  3. 制作培训资料编制了 VTE 防治宣传手册、口袋书等培训资料,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涵盖了 VTE 防治的常见问题和科普知识,这些培训资料发放到全院医护人员和患者手中,方便大家随时查阅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了 VTE 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四)风险评估

  1. 建立评估流程制定了 VTE 风险评估流程,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 24 小时内对其进行 VTE 风险评估,采用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 VTE 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高危患者,加强重点监测和干预,确保患者安全。
  2. 规范评估工具统一使用国际认可的 VTE 风险评估工具,如 Caprini 风险评估量表、Padua 预测评分等,评估工具的规范化使用,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提供了依据。

(五)预防措施

  1. 基础预防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指导其进行床上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如翻身、屈伸关节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避免不必要的下肢静脉穿刺,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穿刺,减少下肢血管损伤,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物理预防对所有患者,根据其 VTE 风险评估结果,合理选择使用物理预防措施,对于中、低风险患者,采用梯度压力弹力袜进行预防;对于高风险患者,在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的基础上,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进行预防,物理预防措施的规范使用,有效地降低了 VTE 的发生率。
  3. 药物预防根据患者的 VTE 风险评估结果和病情,严格掌握药物预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选择抗凝药物进行预防,对于高风险且无抗凝禁忌的患者,在充分评估出血风险后,及时启动药物预防,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六)宣传教育

  1. 患者及家属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 VTE 防治知识,如在病房张贴宣传海报、播放科普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告知患者及家属 VTE 的危害、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嘱咐患者继续做好 VTE 预防措施,并定期门诊复查。
  2. 医护人员教育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心和风险意识,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 VTE 防治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培训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建立医护人员 VTE 防治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将 VTE 防治工作质量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激励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展 VTE 防治工作。

(七)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1. 建立监测指标制定了 VTE 防治工作质量监测指标,如 VTE 发生率、诊断准确率、预防措施落实率等,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 开展质量检查成立了 VTE 防治质量检查组,定期对各临床科室 VTE 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风险评估、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患者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要求科室限期整改,通过持续的质量检查和改进,不断提高 VTE 防治工作质量。

工作成效

  1. VTE 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通过全院培训教育,医护人员对 VTE 的认知水平和防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经问卷调查显示,全院医护人员对 VTE 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之前的[X]%提高到了目前的[X]%,能够熟练掌握 VTE 风险评估工具的使用和预防措施的选择与实施,患者及家属对 VTE 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也有所提高,从[X]%提高到了[X]%,增强了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2. VTE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落实率明显提升建立了完善的 VTE 风险评估流程和工作制度,确保了风险评估工作的规范开展,我院患者 VTE 风险评估率达到了[X]%,评估准确率达到了[X]%以上,预防措施落实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基础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的落实率分别达到了[X]%、[X]%和[X]%以上,有效地降低了 VTE 的发生风险。
  3. VTE 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院住院患者 VTE 的发生率较之前有了显著下降,[具体时间段]与[对比时间段]相比,VTE 发生率从[X]‰下降至[X]‰,下降幅度达到了[X]%,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X]‰下降至[X]‰,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从[X]‰下降至[X]‰,VTE 发生率的下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致残率。
  4. 多学科协作机制初步形成通过 VTE 防治管理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加强了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各科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工作衔接机制,形成了全院协同防治 VTE 的良好局面,当患者出现疑似 VTE 症状时,临床科室能够及时与检验科、超声科等相关科室联系,快速进行检查和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种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形成,提高了 VTE 的诊断及时性和治疗效果。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 部分医护人员对 VTE 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在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够熟练的情况。
  2. 个别科室对 VTE 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风险评估不及时、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3. VTE 防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导致数据收集、分析和统计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持续改进。

(二)改进措施

  1. 加强针对性培训,根据医护人员在 VTE 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专项培训计划,进行重点培训,定期组织技能考核,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 VTE 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强化科室管理,对 VTE 防治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科室进行重点督导检查,与科室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将 VTE 防治工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提高科室对 VTE 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3.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和引入 VTE 防治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实现 VTE 风险评估、预防措施记录、病例上报、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 VTE 防治工作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VTE 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安全,通过我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在 VTE 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VTE 防治知识知晓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VTE 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多学科协作机制初步形成,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强化科室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完善 VTE 防治体系,提高防治水平,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进 VTE 防治工作,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