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扶贫工作报告

thought1688

在过去的几年里,鹤壁市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对鹤壁市的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将从鹤壁市的扶贫现状、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扶贫工作的成效、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鹤壁市的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鹤壁市扶贫现状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原因,鹤壁市的贫困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截至 2019 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1.2 万人,贫困发生率为 7.4%。

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鹤壁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扶贫: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2. 就业扶贫: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3. 教育扶贫: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三免一助”等政策,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健康扶贫:通过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
  5. 社会保障扶贫:通过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实施临时救助等方式,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扶贫工作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鹤壁市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 2019 年底,全市共实现脱贫人口 9.8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 2.7%,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 2016 年的 3820 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10244 元,年均增长 30.6%。
  2. 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市共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00 余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网络。
  3.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 120 余所,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300 余个,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鹤壁市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部分产业项目规模小、效益低,对贫困人口的带动作用有限。
  2. 就业扶贫质量不高:部分贫困人口就业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3. 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部分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存在闲置、浪费等现象。
  4. 返贫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已脱贫人口因病、因灾等原因,存在返贫风险。

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鹤壁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 强化产业扶贫:加大对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
  2. 加强就业扶贫:加大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和素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深化教育扶贫:继续实施“雨露计划”、“三免一助”等政策,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支持,提高教育扶贫的质量和水平。
  4. 优化健康扶贫:进一步完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健康管理和服务,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
  5. 完善社会保障扶贫:继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实施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加强对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关爱和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6.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扶贫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7. 强化返贫监测和帮扶:建立健全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已脱贫人口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8. 加强社会扶贫: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格局。

通过对鹤壁市扶贫工作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鹤壁市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鹤壁市需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加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鹤壁市还需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强化返贫监测和帮扶,加强社会扶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格局,才能确保鹤壁市的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