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未检工作始终围绕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工作,致力于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法治的成长环境,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校园,开展多样化法制宣传活动
- 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我们组织未检检察官走进多所中小学,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法律知识讲座,为低年级学生开展以“如何保护自己”为主题的讲座,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简单易懂的案例,向孩子们介绍身体隐私部位保护、不跟陌生人走等基本安全常识;为高年级学生则深入讲解《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校园欺凌、网络犯罪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模拟法庭进校园选取典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亲身体验司法审判过程,通过模拟法庭,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程序,感受到法律的严肃和公正,同时也从被告人的角度反思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 法制主题班会与学校合作,开展法制主题班会活动,检察官与班主任共同策划班会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班会上,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法律问题的认识和困惑,检察官进行针对性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做守法小公民。
(二)加强与家庭、学校、社区协作,构建全方位保护网络
- 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向家长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知识和教育方法,通过讲座、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法律需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针对一些家长因忙于工作而忽视孩子教育的情况,我们专门开展了“如何陪伴孩子成长”的主题讲座,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 检校共建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法制教育、预防犯罪等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选派优秀检察官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校园安全管理等工作,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提供有力支持。
- 社区法治宣传积极参与社区法治宣传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在社区广场设立法律咨询台,为居民提供法律问题咨询服务;举办社区法治文化节,通过文艺表演、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吸引社区居民尤其是未成年人参与,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三)关注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法制教育服务
- 涉案未成年人对于涉案的未成年人,我们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帮扶教育,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充分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了解其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和心理状态,制定专门的帮教方案,通过定期回访、心理辅导、法制教育等措施,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行为,重新回归社会,对于一名因一时冲动参与++的未成年人,我们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协调社区为其提供就业培训机会,让他能够自食其力。
- 困境未成年人加强对困境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主动与民政、妇联、关工委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困境未成年人的情况,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提供法律援助、心理支持、生活救助等全方位的帮助,为困境未成年人开展专门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法律的关怀。
工作成效
(一)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未成年人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据统计,参与法制教育活动的学生中,能够准确说出与自身权益相关法律规定的比例达到了[X]%以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校园欺凌等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构建了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
通过加强与家庭、学校、社区的协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形成了工作合力,家庭、学校、社区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日益增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支持。
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法制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法制教育资源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不同部门、不同机构开展的法制教育活动存在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形成统一、高效的法制教育平台,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法制教育形式创新不足
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但在形式创新方面还有待加强,部分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座、宣传等形式上,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法制教育形式,结合新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手段,打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专业人才短缺
未检工作涉及未成年人心理、法律等多个领域,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未检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懂法律又懂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未检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整合法制教育资源
加强与教育、宣传、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法制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法制教育平台,实现法制教育内容的统一规划、统一制作、统一发布,加强对法制教育资源的评估和管理,确保资源的质量和效果。
(二)创新法制教育形式
积极探索创新法制教育形式,结合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法制教育产品,制作法制教育动漫、短视频、互动游戏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开展法治文化体验活动,如法治主题夏令营、法治博物馆参观等,让未成年人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加大对未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组织培训、学术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未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引进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人才,充实未检工作队伍,为未检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法制教育未检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形式,提高工作水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