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集体资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乡镇集体资产管理对于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去一段时间,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在集体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开展情况
(一)资产清查核实,摸清家底
- 全面清查:组织专门力量,对乡镇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涵盖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通过实地盘点、账目核对等方式,详细记录资产的名称、数量、价值、使用状况等信息,确保资产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 分类登记:按照资产的性质和用途,对清查结果进行分类登记,建立了详细的资产台账,对于经营性资产,如乡镇企业、商铺等,明确了其经营状况、收益情况;对于非经营性资产,如办公用房、学校、医院等,记录了资产的购置时间、折旧情况等;对于资源性资产,如土地、山林、水域等,界定了其权属、面积、使用现状等,为后续的资产管理提供了清晰的基础数据。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乡镇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集体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资产登记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处置制度、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等,明确了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审批程序,确保资产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 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财务公开等方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资产管理的透明度。
(三)强化资产运营,提高效益
- 优化经营性资产配置:对乡镇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和资产特点,合理调整资产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将一些闲置的厂房、设备等资产盘活利用,提高了资产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引进了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乡镇闲置的仓库进行生产经营,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
- 加强非经营性资产使用管理:对于乡镇集体所有的非经营性资产,如办公用房、学校、医院等,加强了使用管理,制定了资产使用标准和规范,明确了使用范围和责任,确保资产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定期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维护和修缮,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使用价值。
(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激发活力
- 开展清产核资:在全面清查资产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开展了乡镇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对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评估作价等工作,明确了集体资产的产权归属,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 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清产核资结果,依法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明确了其成员资格界定、组织架构、职能职责等,通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集体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营,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探索股权设置和量化:结合乡镇实际,探索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设置和量化的有效方式,根据成员的贡献、权益等因素,合理设置了集体资产股权,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成员个人,让成员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和受益者,通过股权设置和量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的成效
(一)资产底数更加清晰
通过全面清查核实,摸清了乡镇集体资产的底数,建立了详细的资产台账和数据库,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资产信息的公开透明,也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了解集体资产状况、参与民主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集体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了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审批程序,有效防止了资产流失和浪费,提高了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三)资产运营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优化经营性资产配置,加强非经营性资产使用管理,乡镇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经营性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为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非经营性资产得到了合理、有效利用,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
(四)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股权设置和量化等工作,乡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成员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农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干部群众对乡镇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生产经营、轻资产管理的现象,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淡薄,对集体资产的运营状况关注度不高,缺乏监督的主动性。
(二)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虽然建立了一系列集体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资产处置未经严格审批程序,存在随意处置的现象;资产登记不及时、不准确,账实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
(三)资产运营能力有待提升
乡镇集体经营性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经营方式较为单一,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部分经营性资产运营效益不高,存在闲置浪费的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能力。
(四)产权制度改革还需深化
虽然乡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股权设置和量化不够科学合理,成员权益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还不够规范等。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对乡镇集体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对集体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培训,增强其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资产管理氛围。
(二)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进一步加强对集体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严格资产处置审批程序,规范资产登记行为,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维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提升资产运营能力,提高资产效益
加大对乡镇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整合力度,优化资产配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加强与专业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资产运营水平,积极拓展资产经营领域,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
(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
进一步完善股权设置和量化方案,科学合理界定成员权益,建立健全成员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完善组织章程和议事规则,规范运行机制,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和活力。
乡镇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升乡镇集体资产管理水平,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