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机构改革工作报告

thought168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林业机构改革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积极推进林业机构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改革背景与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原有的林业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如职能交叉、权责不清、资源分散等,制约了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

本次林业机构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机构设置、调整职能配置、理顺管理体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林业机构职能体系,提高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改革主要举措

(一)优化机构设置

  1. 整合职能相近机构将原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森林资源管理、造林绿化、自然保护地管理等相关职能进行整合,组建了统一的林业管理部门,减少了职能交叉和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将原林业局的森林资源管理科、造林绿化科、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等科室进行整合,成立了森林资源与生态保护科,实现了对林业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保护。
  2. 调整内设机构根据职能转变和工作需要,对内设机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加强了生态保护修复、资源监管、政策法规等重点业务科室的力量,新设了林业产业发展科、林业科技创新科等科室,以适应林业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精简了一些职能弱化的科室,进一步优化了机构设置。

(二)明确职能职责

  1. 梳理职能清单对林业部门的各项职能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职责和人员岗位职责,编制了职能清单,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通过职能清单的制定,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责任主体,避免了职责不清、工作推诿的问题。
  2. 强化生态保护职能突出了林业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将加强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作为首要职责,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保护地管理、森林资源监管等具体任务,加大了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
  3. 拓展林业发展职能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注重发挥林业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明确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林业产业项目管理、林业科技推广等职责,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拓展林业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新兴领域,为林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完善管理体制

  1. 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了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了在生态保护、资源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林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工作合力,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中,与自然资源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自然保护地的范围划定和功能区调整工作。
  2. 推进简政放权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了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确保了林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 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建设重视基层林业机构建设,充实了基层林业工作力量,加强了对基层林业站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改善了基层林业站的办公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了基层林业服务能力,通过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建设,打通了林业政策落实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改革成效

(一)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1.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通过加强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过去[X]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X]万亩,新增森林面积[X]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X]个百分点,达到了[X]%,森林蓄积量增加了[X]立方米,达到了[X]立方米,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2. 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明确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范围和功能区,解决了自然保护地存在的空间重叠、边界不清等问题,新建了[X]处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了[X]%,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栖息环境。
  3.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林业生态功能的不断增强,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地表水水质达标率提升,土壤污染状况得到有效管控,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不断增加。

(二)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积极培育壮大林业产业,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过去[X]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了[X]亿元,年均增长[X]%,形成了以木材加工、经济林种植、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为主的多元化林业产业体系,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大了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传统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林业电商、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森林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了[X]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X]亿元,林下经济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到了[X]万亩,产值达到了[X]亿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3. 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加强了林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林业企业和产品,新增了[X]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X]个省级以上林业名牌产品,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林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1. 管理体制更加顺畅通过改革,优化了林业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管理体制更加顺畅,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各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形成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为林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加强了林业政策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了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林业生态安全。
  3.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林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地、林业产业等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林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林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林业机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个别干部职工对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等待观望、消极对待的思想,对新的职能职责和工作要求适应不够快,影响了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改革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在改革过程中,一些涉及人员安置、资金保障、资产划转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协调,确保改革工作平稳过渡。

(三)林业基层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虽然基层林业机构建设得到了一定加强,但部分基层林业站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装备落后、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基层林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思想教育,凝聚改革共识

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对林业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干部职工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加强业务培训,帮助干部职工尽快熟悉新的职能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完善配套政策,确保改革平稳过渡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完善人员安置、资金保障、资产划转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对林业改革发展的投入,为林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妥善做好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确保干部职工队伍稳定。

(三)强化基层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继续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建设,加大对基层林业站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加强基层林业站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打造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基层林业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基层林业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林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林农和林业企业。

(四)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林业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林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林业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林业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林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林业机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林业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报告部门]

[报告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