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学期以来,我校全体思政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学期中学全体思政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概况
本学期,我校思政课涵盖了初一至初三各个年级,全体思政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积极拓展思政教育渠道,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和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工作亮点
(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 专业培训:积极组织思政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包括线上线下的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本学期,我校思政教师参加了[具体培训名称],通过培训,教师们深入学习了思政教育的前沿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 集体备课: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思政教师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备课质量,在备《[具体课程名称]》一课时,教师们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激烈讨论,最终形成了一套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案。
- 教学反思:鼓励思政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每月组织一次教学反思交流活动,让教师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
-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思政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讲解《[具体课程名称]》时,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具体事件]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事件背景和影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加深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明确小组分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具体课程名称]》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本学期,我校思政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名称]”,学生们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农村,了解社会发展现状,感受社会变化,增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将思政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运用思政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思政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的融合
- 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本学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中,我校思政教师组织各年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我爱我的祖国”演讲比赛、“红色故事我来讲”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协同育人,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事件时,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和奋斗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科教学内容,还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本学期,我校思政教师联合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活动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考试压力时,思政教师通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缓解了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
存在问题
(一)思政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校思政教师参加了各类培训活动,但部分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二)思政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有待增强
部分思政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思政教育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困惑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进措施
(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 持续开展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参加高级别的培训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 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制定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的成长目标和发展路径,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德师风等纳入评价指标,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
- 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讲解《[具体课程名称]》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在讲解《[具体课程名称]》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动画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
(三)强化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 关注学生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中的困惑,将这些问题引入思政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政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思政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如[具体事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 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提供帮助和关爱,培养学生的尊老敬老意识。
本学期,我校中学全体思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思政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的融合,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相信,通过全体思政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也将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