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险普查工作报告总结

thought1688

自然风险普查工作报告总结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全面掌握我国自然风险状况,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国开展了全国自然风险普查工作,现将本次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普查工作概述

普查目的

本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国自然风险状况,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普查范围

普查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台地区,涉及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干旱、盐渍化等自然灾害。

普查方法

本次普查采用遥感、地面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自然风险进行全面调查。

普查成果

自然灾害风险要素调查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自然灾害风险要素主要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干旱、盐渍化等,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风险较高。

自然灾害风险分布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沿海地区、山区、地震带等地区灾害风险较高。

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评估

根据普查数据,我国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地震带、沿海地区、山区等。

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1)自然灾害风险要素调查不够全面,部分区域调查数据缺失。

(2)自然灾害风险分布不均,部分地区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3)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有待完善。

建议

(1)加强自然灾害风险要素调查,完善数据收集体系。

(2)加大对高风险区的防灾减灾投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优化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提高评估准确性。

本次自然风险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自然风险普查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