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郸城县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各类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的综合能力,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郸城县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现将本次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开展情况
-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郸城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普查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精心制定方案结合郸城县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查目标、任务、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节点等,为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普查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共发放宣传资料[X]份,悬挂宣传横幅[X]条,举办专题讲座[X]场。
- 加强培训指导组织开展了多轮次的普查业务培训,培训人员达[X]人次,确保普查工作人员熟悉普查流程、掌握普查技术标准和方法,成立了技术指导组,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指导,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 扎实开展普查按照普查工作方案要求,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面开展了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等工作,共调查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点[X]个,承灾体[X]个,历史灾害事件[X]起,综合减灾资源(能力)[X]项。
工作成果
- 摸清了自然灾害风险底数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郸城县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脆弱性和灾害损失等情况,建立了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为科学评估自然灾害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 完善了综合减灾资源(能力)信息查清了郸城县各类综合减灾资源(能力)现状,包括各类减灾工程、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救援队伍等情况,为提升全县综合减灾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 编制了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根据普查结果,编制了郸城县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直观展示了全县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等级,为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政策措施、合理规划城乡建设、有效开展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工作亮点
- 创新工作方法在普查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 强化部门协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县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气象局等部门在数据共享、技术支持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协作机制,确保了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存在问题
- 部分普查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个别普查对象对普查工作认识不足,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数据存在漏报、错报等问题。
- 普查工作经费保障还需加强普查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经费需求大,虽然各级财政给予了一定支持,但仍存在经费缺口,影响了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下一步工作计划
- 加强数据审核与修正组织专门力量对普查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对存在问题的数据及时进行修正,确保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 深化普查成果应用充分利用普查成果,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灾害防治工程规划、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
- 持续完善普查工作机制总结普查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普查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为今后开展类似普查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郸城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扎实做好普查后续工作,不断提升全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